针刺辅助急性腰痛治疗的临床观察
DESCRIPTIVE STUDY OF ACUPUNCTURE AS AN ADJUNC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OWER BACK PAIN
期刊文章
陈珮晶¹, 林敏思¹ ², 刘佩菱¹, 何敬仪¹, 沈安宁¹ ², 陈琬嬿¹, 李玮瑜²
(¹ 新加坡中医研究院,新加坡,328127;² 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新加坡,529889)
Tan Pei Jing¹, Lam Man Sze¹ ², Liew Pei Ling¹, Ho Chin Ee¹, Sim Ann Ling¹ ², Tan Wan Yan Victoria¹, Lee Wee Yee²
(¹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ingapore, Singapore, 328127, Singapore;² Changi General Hospital, Singapore, 529889, Singapore)
【摘要 Abstract】
目的:探讨针刺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入住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急诊短期病房的 68例急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方便抽样法分为针刺组(n=46)和对照组(n=22)。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针刺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入院 8 小时内进行 1次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转入院率。结果:针刺组患者针刺治疗前VAS疼痛评分为 6.85±2.04,治疗后降至 4.20±2.08,平均差异为-2.65(P<0.001),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针刺组的转入院率分别为22.7%和21.7%。
结论:针刺作为西医常规治疗的辅助方法,能降低急性腰痛患者的VAS 疼痛评分,但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关键词】:急性腰痛;针刺疗法;辅助治疗;急诊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s an adjunct therapy to standar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n acute lower back patients in the Short Stay Unit (SSU)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by comparing the turn-inpatient rate. Methods: Patients with acute lower back pain were recruited at the SSU of Changi General Hospital (CGH) from May 2019 to March 2023.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into the Acupuncture Group (n=46) or Control Group (n=22) using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management while the acupuncture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as an adjunct on top of standard management.
Pain Visual Analogues Score (VA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lower back p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SSU turn-inpatient rat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Results: Participant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experienc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ean pain VAS reduction from 6.85±2.04 to 4.20±2.08 immediately after acupuncture (p<0.001). The turn-inpatient rate was 22.7% and 21.7% for Control Group and Acupuncture Grou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acupuncture is an effective adjunct treatment in reducing pain VAS. Further studies involving larger sample siz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KEYWORDS】: lower back pain; acupuncture; adjunct therapy; emergency department
Citation: 陈珮晶, 林敏思, 刘佩菱, et al. Descriptive Study of Acupuncture as an Adjunc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ower Back Pain. Presented at: December 2024; Singapore.
前言
急性腰痛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损伤。临床表现为扭伤后腰部一侧或两侧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并感困难。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时疼痛较甚。重度的急性腰痛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特别是当导致神经压迫、显著的活动受限或疼痛向身体其他部位放射时。西医急诊的干预治疗有限,病情缓解程度因病情与患者的恢复能力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因对止痛消炎药物有过敏反应或其他副作用,只能通过保守基本方案做治疗。随着数年的针刺研究,针刺缓解疼痛已在西医界有着广泛的认可,因此针刺疗法在治疗中或重度的急性腰痛起着有效辅助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作用。
本研究皆在探讨针刺作为辅助治疗干预重度急性腰痛的有效性,希望能在更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与患者的出院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因急性腰痛入住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急诊短期病房(Short Stay Unit, SS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针刺组,将在中医师值班的时段招募的患者纳入针刺组;在无中医师的时段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已经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也获得新保集团中央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在研究期间,共计纳入了 68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 45 岁(四分位间距 IQR 34–56.5)。针刺组包括 46 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48 岁(IQR 37–58),其中男性 27 例,女性 19 例,其中马来族 13 例,华族 26 例,印度族2例,另有 2 例其他民族。对照组包括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44.5 岁(IQR 31–51),其中男性 13 例,女性 9 例,其中马来族 9 例,华族 8 例,印度族 3 例,另有 2 例其他民族,见表 1。
1.2 诊断标准
符合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 SSU急性腰痛方案为标准,重度的机械性腰痛即: 在使用镇痛药后无缓解或缓解甚微; 无法站立或行走困难。
1.3 纳入标准
① 符合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 SSU急性腰痛病方案的患者
② 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 年龄在 21~130 岁之间
④ 能够与研究人员沟通并理解和遵守参与研究的所有要求
1.4 排除标准
① 受试者满足 SSU 急性腰痛方案的排除标准
② 未在入住短期住院病房后 6小时内提供已签署的书面知情同意书者
③ 声称自己患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或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肝炎)阳性的受试者
④ 妊娠
⑤ 对研究干预的依从性差
⑥ 发生特殊状况,使情况复杂化或影响研究,继续参与研究将不符合受试者的最佳获益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本院短期住院病房急性腰痛方案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注射或口服镇痛药,卧床休息与物理治疗。
针刺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需在入住短期住院病房后8小时内接受1次的针刺治疗,由现场中医师施针,取主穴:双侧委中(BL40)、申脉(BL62)、金门(BL63),并随证配穴: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GV3) 平补平泻法;瘀血腰痛者加膈俞(BL17) 平补平泻法;肾阳虚者以补法刺激关元(CV4)及气海(CV6); 肾阴虚者以补法刺激悬钟(GB39)及照海(KI6)。留针 30分钟,每5分钟行针。根据中医师判断决定是否使用耳穴与红外线治疗灯。
1.6 观察指标
① 针刺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的变化
② SSU转入院率
1.7 统计学方法
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以分类数据的数量和百分比、正态分布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 (SD) 和非正态分布数据的中位数和四分位距 (IQR) 的形式报告。配对 t 检验用于确定针灸前后 VAS 疼痛评分是否有变化。为了探索针刺组患者在SSU 入院后 2、4、8 和 12 小时的平均 VAS 疼痛评分是否较低,我们对终点对组进行了
多变量线性回归,并根据入院结果进行了调整。报告了调整后的组非标准化 beta 系数及其相应的 95% 置信区间 (CI)。逻辑回归用于估计针刺组相对于对照组的住院几率。统计检验是双侧的,显着性水平为 0.05。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 Stata 18(德克萨斯州大学城:StataCorp LLC)进行。
2. 结果
2.1 VAS 疼痛评分比较
在针刺组中,针刺治疗前后的平均VAS 疼痛评分分别为 6.85±2.04和4.20±2.08,平均差异为-2.6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95% CI -3.14 至 -2.16,配对 t检验, P<0.001), 见表 2。
注:CI=Confidence interval,置信区间。SD=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偏差。VAS=视觉模拟评分。
2.2 转入院率比较
对照组与针刺组的的转入院率分别为 22.7%和21.7%,组间对比无临床统计学意义(比值比 0.94,95% CI 0.28 至 3.19,P=0.927),见表 3。
*注:CI=Confidence interval。对于转入院率,使用逻辑回归估计了比值比。
2.3 中医辨证腰痛证型
针刺组的急性腰痛证型为瘀血腰痛型(43%)、寒湿腰痛(22%)、肾阳虚型(20%)、肾阴虚型(11%)、无特殊证型(4%),见图1。
讨论
急性腰痛是社区家庭医生的常见病症,也是医院急诊科、骨科、疼痛科的常见病,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3 横突综合征、小关节紊乱错位等等,其治疗往往以卧床加上镇痛、肌肉松弛剂为主。中医认为急性腰痛发病机制多因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中医针灸治疗急性腰痛主要治法为舒筋活络、行气止痛,结合证型辨证施治。
中医针刺疗法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由于本研究患者急性腰痛发作疼痛剧烈、腰部屈伸不利较难取俯卧位,同时考虑针刺在急诊 SSU操作的简易性,因此选用位于四肢远端的穴位作为主穴。“远端取穴”,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或穴位的特殊作用来治疗痛症。刺激远端穴位通过提高痛阈使大脑皮层兴奋,以实现疼痛暂时减轻或消失,以实现“疼痛逃移”[1]。 有临床研究在治疗急性痛症已证实 “远端取穴” 的有效性,吴金玥等 [2], 赵越梦 [3] 与袁佳等 [4] 在通过远端取穴治疗痛症皆取得即时缓解疼痛的效应,与此次研究结果一致。
腰部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下合穴、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金门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是膀胱经经气深聚之所,故选委中、申脉、金门为主穴,通过泻法通利膀胱经气以祛邪,激发太阳精气来调理气血、舒筋通络,是治疗急性腰痛的要穴。“腰为肾之府”,故选足少阴肾经之原穴太溪为主穴之一,以平补平泻法激发调动全身肾气,缓解腰痛。平衡针腰痛点为经外奇穴,别名威灵穴,通过采取快速提插法针刺外周神经靶点,使机体做出应急性调整、恢复原来的平衡状态,对腰痛有奇效[1]。通过针刺主穴,可达到疏通腰府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缓解腰部疼痛的疗效。
此次研究针刺组患者以瘀血腰痛(43%)、寒湿腰痛(22%)和肾阳虚腰痛(20%)为主。腰椎是上半身负重的主要椎体,跌扑损伤、腰椎超额负重或有腰痛病史者皆能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不通则痛,亦可见久病血瘀引起腰痛。膈腧穴为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故瘀血腰痛取膈腧穴活血化瘀。新加坡气候与岭南地区相似,气候炎热湿度高,室内普遍使用冷空调,故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中容易引起寒湿之邪侵犯机体,经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经脉痹阻屈伸不利。腰阳关乃督脉腧穴,是腰部阳气聚集、通行之门户、要塞,故寒湿腰痛取腰阳关,以祛寒除湿,舒筋活络,温肾强腰。此次研究的针刺患者以中年居多,中医认为中年以后,肾气亏虚,长期曝露在冷空调环境进一步导致阳气失于温煦,经脉失养,故发生肾阳虚腰痛。虚者补之,肾阳虚型腰痛者当以补法治以气海、关元穴,气海穴为先天元气聚会之处,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亦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以补法取气海、关元穴调气机、益元气、补肾虚、固精血而腰痛得以缓解。
此次研究提示单次针刺后即刻起到缓解急性腰痛的效果,并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通过针刺治疗可活血通经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的状态,促进气血循环,所以从研究结果中可见急性腰痛患者在一次针刺治疗后 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实现“通则不痛”的效果。针刺治疗急性腰痛操作简单,所产生的副作用少,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故针刺可考虑作为急性腰痛的辅助治疗手法。
我们也在本研究发现两组之间的转住院率组间对比无临床统计学意义,这可能由于针刺组的年龄段相对比对照组高,既往史也比对照组较为复杂。虽然针刺组的腰痛 VAS 疼痛评分有减低,但从患者的年龄与病情复杂性的综合考量,患者仍需入院做进行一步的检查。
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的缺点,因此仍需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加以证实中医针刺疗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为更有效的急性腰痛治疗方案。
总结
本研究是首次在新加坡综合医院 SSU 对急性腰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结果表明,针刺能有效降低急性腰痛患者的 VAS疼痛评分,可考虑作为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腰痛的辅助疗法,但仍需通过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邓丽姣, 熊源胤.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23, 12(8):2012-2017.
[2] 吴金玥,陈立杰,邱鹏辉,等.殷克敬教授运用“同气相求”理论单刺下关穴治疗急性腰痛的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0):1844-1846+1867.
[3]赵越梦. 远端取穴改善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
[4]袁佳,豆运香,李媚慧.第二掌骨侧全息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4):16-17+20.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19.24.06.